🎮 前索尼高層指出:「PlayStation 是時候重新審視對極致畫質的執著了」──遊戲開發方向該轉型了?
前 PlayStation 高層主管吉田修平(Shuhei Yoshida)近日在離開 Sony 後,頻頻針對遊戲產業趨勢發表看法。而在最新一次的採訪中,他提到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觀點:「PlayStation 是時候該重新思考對頂尖畫質的執著了。」
🗣「我們過去太執著於極致畫面,是時候該改變了。」
在接受日本媒體 AVWatch 採訪(翻譯來源:推主 Genki_JPN)時,吉田修平如此表示:
「至今為止,PlayStation 的 DNA 一直以來都受到『尖端畫面技術』這個價值觀的驅動,這可以追溯到久多良木健(Ken Kutaragi)時代。而玩家們對此也抱有期待。不過,我認為現在正是重新審視這一點的時候了。」
「當然,我們仍需要為追求頂尖畫質的玩家提供最佳的遊戲品質,這點無庸置疑。但如果想要在更廣泛的使用者族群中維持受歡迎程度,那我們就必須轉變思維模式。」
這番話為 PlayStation 長期以來強調「畫質至上」的開發文化投下震撼彈,也讓業界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路徑。
🎮 Sony 第一方遊戲是否過度依賴畫面?
事實上,近年來 Sony 多款旗艦級獨佔作品如:
-
《地平線:西域禁地(Horizon Forbidden West)》
-
《對馬戰鬼(Ghost of Tsushima)》
-
《最後生還者 第二部(The Last of Us Part II)》
都明顯投注大量資源在畫面逼真度與美術細節上。這固然讓 PlayStation 建立起品質保證的形象,但也伴隨著一個現實問題——AAA 大作的開發成本正在不斷飆升,而風險也隨之增加。
Yoshida 的發言並非否定高畫質的價值,而是呼籲在某些作品中探索更多元的藝術風格與開發模型,像是小品佳作《Astro Bot》的成功就是一個指標。
🔍 從《尼爾:自動人形》看出另一種可能
除了談論畫面重心,吉田也在訪談中提到《NieR: Automata》對日本遊戲產業的深遠影響,強調該作以中等規模預算卻達成全球市場突破,是值得學習的對象。他認為未來 PlayStation 應更多考慮這類作品的潛力,不是一昧追求畫面與規模,而是「創意」、「體驗」與「獨特性」。
🧠 結語:是時候「重啟 PlayStation 開發哲學」?
這場討論實際上不僅關乎畫面與預算,更關乎整個遊戲產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:
-
是否該繼續投注數億美金打造一款AAA遊戲?
-
還是該扶植更多中小型開發團隊,打造風格化、敘事強、玩法創新的作品?
這或許也是許多玩家與開發者正關注的關鍵問題。
暂无评论内容